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二八〇章 华族吴人

第二八〇章 华族吴人(第2页/共2页)

后来也出现过与“吴”相近的读音,都为此地遗留的人提供了一些历史条件。

到了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扶桑天皇与中国建立了较为友好的关系,多次派使臣前来朝贡。并且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扶桑贵族亲自承认是吴太伯的后代。

另外在我国的一些史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比如《北史》、《路史》、《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都曾介绍过这个历史事实。

而且,几乎每个历史王朝扶桑地区都曾派使者前来朝拜并且都曾承认过是吴太伯的子孙后代。

包括扶桑地区也曾编撰过一本书名为《新撰姓氏录》,从书名我们就知道是介绍姓氏的书了,上面也曾明确记载过当时“吴”、“吴人”、“吴羽”等姓氏一般都是吴国当年逃亡来的贵族的子孙后代。

另外扶桑还有一名人类学专家长谷部言人也曾分析过自己国家的不同县区的血型,也有证据表明当年逃亡来的吴国贵族的确到了扶桑。

并且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扶桑天皇中也有吴国人,历史记载中,曾提到过有一名扶桑僧人曾在元朝时期前往中国大陆学习佛法,在他自己撰写的《扶桑记》中就提到过当时的扶桑天皇正是吴太伯的后代。

后来在其他扶桑人的书籍中也发现了很多这样类似的说法,比如当时的大儒林罗山父子写的《神武天皇论》等书,也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

公元1700年,扶桑著名学者松下见林在他自己撰写的《异称扶桑传》中也曾提及了当时扶桑建国之始的天皇正是吴国逃亡此地来的贵族。

此书中开头就介绍了当时很多扶桑人自己也觉得自己的祖先应该是来自中国地区的扬子江附近,并且他们也认为当时的扶桑天皇就是中国的吴国贵族逃亡到此地来的人。并且当时很多扶桑地区的文化都是来自中国当年的吴国地区,这在扶桑国家很多学者也是认同这一点的。

并且我们也都知道扶桑的和服就是当年吴越地区服饰,只不过后来传入了扶桑经过了一点加工改良就变成了扶桑自己国家的和服文化。在扶桑,和服又被称为吴服。

民国时期,军阀吴佩孚曾参加过一次晚宴,当时这次晚宴中就有很多来自扶桑的使官,当时他也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是秀才出身,表现一下自己的学识,或者是为了给自己找点面子之类的,他就说起这件事。

他说按照辈分推算,他和吴太伯属于同宗,并且他还比裕仁天皇在辈分上大一代,因此他是这个天皇的大爷。

另外还有一些习惯,比如扶桑人喜欢配的弯刀原本是叫吴钩,还有他们喜欢喝的菊花酒,吃生鱼片,都是当时吴国人带去的,就连鱼生的叫法都与吴国时的叫法相同。

另外扶桑各岛上种植水道,吃稻米的习惯,也是吴人传过去的。因为扶桑各岛原本并不生产稻米。

董良前世读过一本书,里面有很多有关于此的考据。

无论这一历史论点是真还是假。

董良都要好好收拾一下这群不肖子孙,华族一直秉持的观点,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好。

“元首,有一件事情要跟您汇报,我们的人潜入京都,买通天皇身边的人,见到了天皇族谱,上面确实有记载,天皇乃是吴王之后,这足够证明扶桑人乃是华族吴人。”钟润一的语气有些兴奋。

他刚刚回到东番岛,就是为了向董良汇报这件重大的发现。

“好了,我知道了,最近那个木户孝允还有出来捣乱吗?”

董良打断了钟润一,这事儿只要钟润一去运作就好,董良不想再操心。他说的这个木户孝允实际上就是桂小五郎。

当日桂小五郎从冲绳逃走,一路逃到了长州藩。

在那里,他与长洲藩的“尊王攘夷”派合作,崭露头角,被藩主毛利庆亲看中,聘用其改革藩校和明伦馆。

木户孝允还暗中利用其齐藤道场练兵馆塾头的身份,与尊攘派暗中组建了新选组,笼络了一批尊攘派的浪人死士。

这些人之前就到鹿儿岛的琉球馆进行过暗中破坏。

不过被忠义营的人提前发现。

这是董良手下的忠义营与新选组之间的初次交手。

因为鹿儿岛县是忠义营在扶桑的大本营,这一次新选组完败。

不过从此之后新选组和忠义营就杠上了,他们认为忠义营这样的外部势力将是扶桑的大患。

【作者题外话】:熬夜码字,求银票!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88.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